什么是条码验证孔径?

条码验证孔径是什么意思?您如何选择正确的尺寸?
在给条码分级时,术语“孔径”(aperture) 与用于描述镜头中快门开口的传统摄影术语无关,而是指记录反射到传感器的抽样光线的特定大小的圆圈。圆圈或“孔径”由基于图像进行的验证中的像素或基于激光进行的验证中的聚焦激光束组成。在使用基于成像仪的系统进行 2D 条码分级时,“孔径”还用于通过模糊图像来让条形码的表面变得平滑。孔径的尺寸是条码等级结果中的重要动态因素。
因为孔径的尺寸很重要,所以总是作为正式等级的一部分进行报告。任何实际的条码验证器均将始终报告正式等级。此等级始终按以下格式报告:数字等级值后跟孔径尺寸,然后是所用光的波长,以及所需的光源角度。正式等级的格式类似:3.0/08/660/45Q。3.0 表示 B 级,08 表示使用 660nm 光的 0.008 英寸孔径,以及四面光照的入射角为 45 度。无论是否使用公制体系,孔径在正式等级中都始终以千分之一英寸为单位报告。
对于 1D 条码分级,会横向跨所有条和空抽样。从孔径反射到传感器的光用于创建“扫描反射率曲线”(SRP)。整个 1D 等级均根据此曲线来验证。改变孔径尺寸可以变更反射的光线量,从而改变曲线。小孔径会放大缺陷,而大孔径会减少缺陷的影响。大孔径会将印刷增长视为一个重要因素,而小孔径不会。
对于 2D 条码分级,使用时钟轨迹或对齐模式创建网格。网格交点位于条码的各个模块的中心。孔径放置在交点中。如果孔径尺寸改变,则根据油墨扩散、基材纹理等情况,效果可能很显著。虽然较小的孔径可能不受油墨扩散的影响,但其更容易受到缺陷或基材纹理的影响。较大的孔径将能够模糊甚至消除缺陷或纹理影响,但将更容易受到墨水扩散的干扰,墨水扩散或其他标记问题在被颜色相反的单元格环绕的单元格反光中最为明显。
那么,操作员应该使用什么尺寸的孔径呢? 分级标准中阐明了孔径尺寸指南,但即便如此,其仍建议应用规定的孔径尺寸。例如,我们在日常购买的产品上都会看到的 UPC 或 EAN 条码,GS1 组织规定了孔径尺寸。该组织的通用规范中的表格为用户列明了条码的打印尺寸和最低质量规范,请参见下表;另请注意,正式等级方法用于采用 6 mil(0.006 英寸)孔径和 660 nm 光来说明可接受的 C 级或更高级别 (1.5)。

如果没有针对 1D 条码的一般规则指南应用标准,则根据 x 尺寸确定。
• x 尺寸为 4-7 mil 的条码应使用 3 mil 的孔径
• x 尺寸为 8-13 mil 的条码应使用 5 mil 的孔径
• x 尺寸为 14-25 mil 的条码应使用 10 mil 的孔径
• x 尺寸大于 25 mil 的条码应使用 20 mil 的孔径
对于 2D 条码,ISO-15415 规范规定孔径应为 x 尺寸的 80%。其还规定,如果在企业中使用多个尺寸的条码,则可以使用等于最小条码 x 尺寸 80% 的孔径。
使用 ISO-TR29158 分级标准时的孔径相关说明。这种分级方法使用多种孔径来解读条码,然后使用尺寸为 x 尺寸 50% 和 80% 的孔径来给条码分级。符号必须精确使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孔径进行解读,才能通过“解码”等级参数,然后报告两个等级中更合适的一个。使用 ISO-TR29158 时,用户无法选择孔径,孔径会自动计算。